充氣膜建筑屬于新興的建筑形式,以往雖然具備結構簡單、施工方便等特點,但通常被視為長期或短期建筑。但是,隨著一個個技術難關的,以及現實使用情景的需要,氣膜也開始學會了“走路”。
氣膜建筑對于地面處理要求不高,但因為需要使用錨固系統進行固定,以往采取的是地下或者半地下基礎,使用混泥土鋼梁及鋼釬固定,成為長期或者短期建筑。
但是通過開發可移動式基礎系統,氣膜建筑就長出了“腳”,可以輕松完成拆卸、移動、重新裝配,標準配件和模塊化周邊系統,讓這種移動變得節能且安全,基本不會有人為損耗。
吹起來的“膜”登建筑,在全國遍地開花
1、軍1用:雷達罩、軍1用流動醫院,移動兵營、軍事貨站,配給中心等
氣膜建筑材料,早先是出現在美國。截止目前,在美國已經有50多年的發展歷史,一開始人們拿它干什么呢?是用它來作為雷達罩使用的,它是軍事領域當中的產品,后來才轉入到了民間當中。
之所以在軍1用領域中使用氣膜建筑,是因為只使用一層薄薄的建筑膜材,質量很輕,非常便于運輸,就能夠在內部加熱阻隔冰雪,也能通過內部加壓來抵擋北極的強風。
2、展覽:移動展示廳、360度球形影幕等
作為展示展覽廳使用,是氣膜建筑形式與展覽廳功能的結合。氣膜展廳擁有無障礙大空間,使用靈活,可移動,能搬遷重復利用,節約成本。
氣膜建筑具有可搬遷重復利用的特點,靈活性強,在諸多行業中都可以靈活運用。
1. 氣膜實驗室:室內潔凈、建造快速、可移動、對周邊環境友好;
2. 生態養生園會議中心氣膜館:按功能分為若干區域、綠色節能、低碳環保、可作為會議、接待和多功能活動廳使用;
3. 考古遺址氣膜博物館:良好的密閉性能,能將文1物和外界完全隔離開、氣膜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可以通過智能控制系統進行調節,能夠輕易滿足保護文1物所需的室內環境。